【聲明】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

【基層苦況】葵涌劏房人均居住面積縮水 僅40.7平方呎細過監倉

發佈時間: 2020/11/08

本港「不適切居所」如劏房等林立,但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於今年9至10月向區內204戶不適切居所住戶,按10項住屋標準作調查,發現有關居所人均居住面積「縮水」。

劏房戶疫下仍遭加租30% , 關注團體促設租管 , 詳情即睇【下一頁

該調查顯示,今年葵涌區的不適切居所人均居住面積僅40.7平方呎,較3年前的50呎縮減近1成8,同時僅達政府公屋標準75呎的約一半,甚至比懲教署監獄囚犯倉的人均標準空間49.5平方呎低。

中介替業主賺到盡 1開5劏房

該聯盟成員吳堃廉認為,劏房縮水或與業主將劏房交給中介公司打理有關。吳堃廉解釋,以往劏房一般會1開3,有經驗的中介卻多會替業主賺到盡而1開5,面積「縮水」便以「靚裝潢」作招徠,因此今次調查能見部分住屋標準較3年前有所改善,包括有逾9成住戶居所有冷氣。

但該聯盟成員李淑怡指,雖然劏房住屋環境略有改善,卻僅33%受訪者認為自己沒有濫收水電費,追問下去,發現受訪者多以為劏房有獨立電錶,業主就會按錶收費,但其實不少住戶不清楚業主的每度電收費,最後遭業主超收電費。

74歲的黎婆婆今年5月搬進唐3樓的劏房,因劏房焗促,又擔心開冷氣電費貴,平日惟有到冷氣商場流連。

李淑怡又說,坊間的租約有「不平等條款」,例如死約期內,業主可1個月通知租戶搬遷而無須賠償,但如租戶提早解約,卻要賠償餘下租金。團體促政府盡快訂定租務規管,保障租戶權益。

撰文:李嘉慧
責任編輯:陳浩義